在古代汉服中,衣襟的穿法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讲究。其中右衽衣襟是汉服中的一种传统穿法,坚持交领右衽的衣襟形制,表示尊崇承周古礼、崇尚华夏传统文化的精神。


右衽:衣襟向右谓之尊
古代汉服衣襟的传统制衣和衣着习惯,千百年来都以前襟向右为主,叫做“交领右衽”,“右衽”是指衣襟朝向右侧系带、打结或者叠起来。这种穿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深衣,是古代汉族传统服装的一种基本穿法。在古代汉族文化中,以右为尊,而且“左”为“凶”,“右”为“吉”,因此衣襟朝向右侧系带、打结被视为尊贵和吉利的象征。
出于对祖先的崇拜以及道家阴阳思想的传播,由于“左阴右阳”而生“左卑右尊”的观念,汉服的交襟为右衽——从穿衣者的角度看,左襟压住右襟,也即阳气大过阴气是为生人,反之是死人。所以左衽也被当作丧服,敛服。因此古代汉服的右衽服饰文化,都是为了突出汉服的礼仪性和审美性,强调人们应该遵守传统礼仪,注重仪态仪容。



左衽:前襟左掩谓胡服
在汉族服饰中,衣襟的穿法历史上一直以右衽为主,但在一些北方少数民族的胡服文化中,左衽衣襟也是一种常见的穿着方式。这种穿着方式可能是为了方便穿脱和活动,左衽服饰成为了一种比较实用的穿着方式。另外,汉族传统文化中虽然以右衽为主,但也存在着左衽的穿法,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交往所导致的。这种穿法在一些历史时期曾经存在于中原地区,但在后来逐渐消失了。


左右衽:衣襟形制非主流文化
现当代服饰文化的发展,右衽汉族服饰一直都是主流文化,然而,在时尚文化和及影视作品中,同样引发了右衽服饰与左衽服饰传统的争议。焦点特别集中在民间服饰对左衽服饰的研究和认知——有观点认为,汉族服饰在元朝存在左右衽不分的关系,明初的服饰也存在很多左衽的情况,当然这是元朝少数民族统治时期,汉服地区文化融合的直接原因,到明朝中后期,右衽汉族服饰又成为主流;还有观点认为,汉服的左衽服饰一直存在,但是汉族民间一直认为,左衽服装大多用于“丧衣”、“敛服”,这在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中都有明证。



至于当今戏剧表演服装的演化,有的是故意为之,有的是无知而为之。如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服和便装,大多是对襟的衣襟形制,如果着眼于汉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寓意,仍然存在一些前襟左掩的“左衽”时尚服饰,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态度去对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