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酿百科
手机版
扫一扫手机浏览
当前位置 : 首页 常识

江苏宝应县简介—宝应县当地特产分享

2024-12-05 17:48:46
浏览:100

宝应县域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,总人口92万,下辖14个镇、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、1个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区。

宝应荷藕

又名宝应莲藕,产品色泽鲜艳,表皮光滑,体白个大,产量高,品质优良。宝应荷藕用于加工多种藕菜品历史悠久,明、清两代被列为朝廷贡品。

宝应慈姑

宝应慈姑种植历史悠久。县志记载,宝应慈姑在唐代列为朝廷御用贡品,清代列为重要土产。民国县志特别记载:“宝应慈姑组织紧密、实坚如栗、味甚鲜、既可佐餐,又可制味。”宝应慈姑,又称茨菰、燕尾草等,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。宝应慈姑肉白色,肉质紧密,熟食甜中带苦,味道鲜美,风味独特,营养丰富,富含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、钙、磷、钾、钠、镁、铁、锌、硒、铜、锰等微量元素。宝应慈姑种植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下种育苗,6月中旬至8月初定植大田,10月下旬开始采收,平均每公顷产量15吨左右。

■宝应芡实

俗称鸡头,又称鸡头米、鸡头苞、鸡头莲等。芡实属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多生于封闭性池塘和浅河沟、湖荡之中。芡实茎粗壮,表面有刺,根须白色,生于淤泥;叶呈圆形,初生沉水,后浮于水面;花萼披针形,色泽深紫,浆果大过拳头,形似鸡头;内分多室,果实百粒左右。芡实3月初生茎,5-6月份开花,7-8月份成熟,9-10月份结果。芡实的营养价值丰富,果实、根茎、花茎均可食用,亦可入药,可谓食药同源。宝应芡实具有“益肾固精、补脾去湿、聪耳明目”功效,能使肾精亏损、腰酸背痛、小便不禁、白浊带下、肠胃功能下降等病情得到改善。宝应芡实品种系刺芡,又称北芡,为该县传统水生蔬菜品种之一,人工种植较少,多为野生。

宝应核桃乌

又称乌菜、乌塌菜,因颜色深绿近黑色、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,属宝应地域性特色农产品。宝应“核桃乌”青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,属地域性耐寒小白菜,秋冬季节栽培,叶丛塌地生长,叶面皱褶、有突起肉球,叶色墨绿、有光泽,叶缘缺刻,叶柄短,叶丛呈开盘匍匐状。宝应“核桃乌”青菜营养丰富,含大量叶绿素、维生素、胡萝卜素、钙、铁等微量元素,食用能清热利尿、养胃解毒,具有降血脂、降血压等保健功能。宝应“核桃乌”青菜入冬经霜后食用口味更佳,清炒、煮汤只需加入适量食盐,就鲜美无比,当地有“冬天的核桃乌赛羊肉”说法,也可做各种配菜,如乌菜烧牛肉、乌菜烧卜页、乌菜烧咸肉、乌菜包子等美味佳肴。

■泾河(金禾)西瓜

20世纪90年代初,泾河镇大同村部分农民自发种植西瓜,发展特色农业经济。1997年开始,泾河镇加大推动力度,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,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233.33公顷。2003年,泾河(金禾)西瓜获批“金禾”注册商标。泾河(金禾)西瓜有“特小兰”“特小凤”“黑美人”“抗病苏蜜”等多个优质品种。

宝应大米

宝应境内河湖密布,气候湿润,四季分明,适宜水稻等农作物生长,是全国水稻主产区,年均水稻种植面积6万公顷、总产量56.7万吨。

宝应湖大闸蟹

宝应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,东荡西湖水面生态资源得天独厚,自古盛产大闸蟹。宝应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河蟹养殖业,宝应湖大闸蟹逐渐成为全县水产业重要支柱。2011年6月,“宝应湖”商标被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宝应湖大闸蟹在全国历次河蟹评比大赛中蝉联“金奖”“最佳口感奖”“最佳生态奖”“中国十大名蟹”等荣誉。宝应湖大闸蟹由“中华绒螯蟹”蟹苗养殖而成,成蟹肉质细嫩,蟹黄蟹膏肥厚味鲜。成蟹上市每只重量200克~300克,胸甲宽度为7厘米~8厘米。

宝应湖中华鳖

宝应是中华鳖(甲鱼)重要原产地,品质优良、基因稳定,蛋白质含量极高,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,脂肪中有70%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。由于宝应水乡特殊地理环境,宝应湖中华鳖富含锌、铁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,具有补血养颜功能,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。

广洋湖青虾

广洋湖镇主要特色水产品。广洋湖流域包括广洋湖镇西溪村、东溪村、蒯家村、三联村、白鼠村、万新村以及桥头村等7个村(社区),位于东经119°34′~119°41′、北纬33°9′~31°14′。广洋湖水温在8℃~30℃之间,水中植物丰富、水质洁净,没有污染源,溶氧丰富,偏碱性,水环境和温度适宜青虾生长繁育。广洋湖青虾生长周期长、个头大、产量高,肉味鲜美,营养极为丰富;含蛋白质是鱼、蛋、奶的几倍到几十倍,并含有丰富的钙、铁、锂、碘、镁、磷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、氨茶碱等成分;可食用部分每100克含水分81克、蛋白质16.4克、脂肪1.3克、钙99毫克、磷205毫克;磷含量与鱿鱼干、全脂奶粉相等;虾皮和虾的连壳制品含钙量高。

■宝应特种鱼类

宝应是淡水鱼类水产养殖大县,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,先后成立县水产养殖场、县第二水产养殖二场等青鱼、草鱼、鲢鱼、鳙鱼“四大家鱼”繁养基地。20世纪90年代,全县开始推广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生态、优质、高效特种鱼类黄颡鱼、乌鳢、塘鳢、泥鳅、黄鳝、鳜鱼等六小品种养殖,对提高水产养殖比较效益,增加农(渔)民收入发挥重要作用。

宝应黄颡鱼。又称昂刺鱼,全县养殖规模较大。据化验测定,每100克黄颡鱼肉含蛋白质20克、脂肪1.3克、碳水化合物1.8克、钙65毫克、铁0.6毫克等,营养丰富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淳厚,每尾重量50克~120克,最大280克,一般用于红烧,味道鲜美。

宝应乌鳢。又称宝应黑鱼,是当地重要特种水产品,养殖范围广泛,养殖历史悠久。宝应乌鳢营养丰富,富含丰富的蛋白质、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,其中风味氨基酸含量较高,做酸菜鱼、烧汤或与咸菜红烧均口感鲜美。

宝应塘鳢。又称虎头鲨,分布于宝应县安宜镇、氾水镇、夏集镇、柳堡镇、鲁垛镇、广洋湖镇、小官庄镇、望直港镇、射阳湖镇、曹甸镇等多个水域,养殖历史久远。宝应塘鳢主要摄食虾类、昆虫、小鱼和底栖动物,有春季产卵前筑巢和产后护卵习性。其烹饪制作方法和口味与宝应乌鳢接近。

宝应泥鳅。分布于全县各镇,总养殖规模面积446.67公顷。宝应泥鳅富含蛋白质而脂肪较低,是能降脂降压的美味佳肴,有利于延缓人体血管衰老。宝应泥鳅和豆腐同烹,具有良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,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具有辅助作用。

宝应黄鳝。当地又称长鱼,富含蛋白质,脂肪含量低,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,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,抑制体内血糖升高,缓解肌力衰退。全县养殖面积1000公顷左右,市场供不应求。

宝应鳜鱼。含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少量维生素、钙、钾、镁、磷、硒等营养元素,肉质细嫩,极易消化,儿童、老人及体弱、脾胃消化功能不佳者食用鳜鱼既能增加营养,又有利于肠胃消化。宝应鳜鱼年产量2100吨,常见个体重量0.7千克~1千克,最大个体2千克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