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酿百科
手机版
扫一扫手机浏览
当前位置 : 首页 常识

青少年是指几岁到几岁之间(古代年龄称谓集锦)

2024-09-16 09:10:59
浏览:100

古人的年龄经常不用数字表达,也不直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,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。下面是一些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,经常会碰到的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。年龄称谓大多被记载在书籍之中,一直被沿用至今。

  • 出生之时的婴儿叫初度。《楚辞离骚》:“皇览揆余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。”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“初度”。例如:《元史顺帝纪八》:“朕初度之日,群臣勿贺。”
  • 不满周岁:襁褓(qiǎng bǎo) 。襁褓,泛指背负或包裹小儿所用的东西。后来特指未满周岁的小儿。
  • 2~3岁:孩提。
  • 3~9岁:垂髫(tiáo)。垂髫:古时儿童不束发,头发下垂,因以“垂髫”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。泛指童年。例如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。
  • 女孩7岁:髫年。
  • 男孩8岁:龆(tiáo)年。
  • 幼年:始龀(龆龄)。龀和龆都指儿童换牙,具体来说指七八岁的孩童。这两个词语泛指幼年。如《愚公移山》: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,始龀,跳往助之。
  • 8、9岁~13、14岁:总角。总角: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,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。也泛指儿童时代。如《诗卫风氓》“总角之宴”。例如陶渊明《荣木》诗序:“总角闻道,白首无成。”
  • 10岁以下:黄口。
  • 13~15岁:舞勺之年。舞勺之年,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。出自《礼记.内则》。如孙科《革命逸史序》“年逾舞勺,即加入兴中会,亲炙总理,从事革命。”
  • 12岁(女):金钗之年。典故:南朝梁·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
  • 13岁(女):豆蔻年华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论“人言可畏”》:“一遇到女人,可就要发挥才藻了,不是‘徐娘半老,风韵犹存’,就是‘豆蔻年华,玲珑可爱’。
  • 15岁:志学。《论语》: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……”
  • 15岁(女):及笄(jī)。及笄:指女子15岁。语出《礼记内则》“女子……十有五年而笄”。“笄”,谓结发而用笄贯之,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。
  • 16岁(女):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。 碧玉年华、破瓜之年,指女子十六岁。旧时文人拆“瓜”字为二八纪年,谓十六岁,多用于女子。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,其中晋人孙绰的《碧玉歌》最为有名。“碧玉破瓜时,郎为情颠倒。芙蓉陵霜荣,秋容故尚好。碧玉小家女,不敢攀贵德。感郎千金意,惭无倾城色。碧玉小家女,不敢贵德攀。感郎意气重,遂得结金兰。碧玉破瓜时,相为情颠倒。感郎不羞郎,回身就郎抱。”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。
  • 20岁(女):桃李年华。桃李:比喻人的青春年少。语出明徐渭《又启严公》:“誓将收桑榆之效,以毋贻桃李之羞,一雪此言,庶酬雅志。”
  • 15岁~20岁:束发(青少年)。束发:指青少年。一般指15岁至20岁加冠之间的年龄阶段,因为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,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。《大戴礼记保傅》:“束发而就大学,学大艺焉,履大节焉。”《项脊轩志》:余自束发,读书轩中。也称舞象之年。
  • 24岁(女):花信年华。花信,开花时期。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。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。出处:宋·范成大《元夕后连阴》:谁能腰鼓催花信,快打扬州百面雷。
  • 30岁(女):半老徐娘。“半老徐娘”一词源于南北朝,徐娘名徐昭佩,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。她年过芳龄,却还着意打扮,风风骚骚,极不得体。于是,有人说:“徐娘半老,犹尚多情。”有关“徐娘”的“风骚”之事,《南史.后妃传下.梁元帝徐妃》中有极简要的记载,宋陈与义诗《书怀》中“开窗逢一笑,未觉徐娘老”两句足见徐娘之风骚,后人便用“半老徐娘”“或"徐娘半老”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,精心打扮的妇女,亦有人自称徐娘,含有自谦自贬之意,故不能把“半老徐娘”作褒义词用。后期人们常以“半老徐娘”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。
  • 20岁(男):弱冠。弱冠:指男子20岁。语出《礼记曲礼上》“二十曰弱冠”。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。《滕王阁序》:无路请缨,等终军之弱冠 。
  • 30岁(男):而立。 语出《论语为政》“三十而立”。
  • 40岁(男):不惑。不惑之年、强壮之年。语出《论语为政》“四十而不惑”。
  • 50岁:知命。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。语出《论语为政》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也称杖家之年。
  • 60岁:花甲、耳顺。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;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,以六十年为一循环,一循环称为一甲子,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而得名。也称杖乡之年。
  • 61岁:还历寿。还历寿,61岁的寿辰。由于按干支纪年法,60年为一轮,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,故称“还历”。
  • 70岁:古稀。杖国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; 语出杜甫《曲江二首》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亦作“古希”。也称杖国之年。
  • 80岁:伞寿。伞寿,指80岁寿辰。因“伞”字的草体形似“八十”,故称“伞寿”。也称杖朝之年。
  • 88岁:米寿。米寿:老人八十八岁的雅称。因“米”字拆开,其上下各是八,中间是十,可读作八十八,故名。
  • 80~90岁:耄耋(màodié)。耄耋:泛指老人。耄,八九十岁的年纪;耋,七八十岁的年纪。语出曹操《对酒歌》:耄耋皆得以寿终,恩泽广及草木昆虫。
  • 老年:皓首。皓首:指老年,又称“白首”。《后汉书吕强传》:“故太尉段颍,武勇冠世,习于边事,垂发服戎,功成皓首。”
  • 90岁:鲐(tái)背。鲐(tái)背:古人九十岁的别称,泛指长寿老人。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大雅行苇》“黄耇台背,以引以翼”。《尔雅释诂上》:“鲐背、耇老,寿也。” 郭璞注:“鲐背,背皮如鲐鱼。”“台”与“鲐”通用,指高寿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。
  • 99岁:白寿。白寿,指99岁。百少一为99,故借指99岁。
  • 100岁:期颐。期颐,指百岁高寿。据朱熹讲,期是“周匝之义”,即转过一圈了;颐是“谓当养而已”,即生活起居由人养护。“期颐”是人寿至“百岁”的特称。《礼记·曲礼》:“百年曰期颐。”郑玄注:“期,犹要也;颐,养也。不知衣服食味,孝子要尽养道而已。”意思是:人至百岁,饮食、居住、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,所以“百岁”称作“期颐”。语出《礼记曲礼上》“百年曰期颐”。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。
  • 长寿老人:黄发。黄发:指长寿老人。《诗鲁颂宫》“黄发台背”。老人头发由白转黄。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:“王其爱玉体,俱享黄发期。”
  • 108岁:茶寿。茶寿:指老人一百零八岁。因“茶”字的草字头即双“十”,相加即“二十”,中间的“入”分开即为“八”;底部的“木”即“十”和“八”,相加即“十八”。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“八十八”,再加上字头的“二十”,一共是“一百零八”,故称“茶寿”。
  • 120岁:花甲重开。
  • 140岁:古稀双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