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读音:
陇字的读音为 lǒng ,与常见字“拢”字同音,《集韵》里对陇字的注音为“力踵切”。
你之前认识陇字吗?不认识的话,现在赶紧在底部评论区,键入它的拼音,找到这个字,现学现用记得牢!

造字本义、字源演变:
“陇”字的篆文字形由“阜”和“龍”构成。左侧的“阜”,甲骨文字形像阶梯状的土山,本义为土山、土丘。右侧的“龍”,既是声旁也是形旁,表示传说中的蛇身狮首的动物,象征王权。“隴”字的造字本义是名词,指的是龙山,即古代所称的王陵所在的山脉。
在篆文中,“阜”和“龍”的组合形象地表达了“陇”字的本义,即龙脉所在的山。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“阜”写成“双耳旁”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龍”简化。《汉字简化方案》中的简体楷书“陇”,依据类推简化规则,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“龍”简化成“龙”。
古籍中“陇”字多以“垄”代替,表示高起的土埂或田埂。后来,“陇”字的本义逐渐演变,不再局限于指代特定的山脉,而是泛指一些地理特征,如山丘、高地等。在如今“陇”字也常用来指代中国甘肃省的简称。
“陇”字的造字本义是指龙山,即古代王陵所在的山脉,其字形由“阜”和“龍”构成,随着时间的演变,字形和字义都有所发展和变化。
说文、段注:
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陇”字的解释如下:
天水大阪也。从龍聲。力鍾切
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当中对“陇”字做了进一步解释,他指出“陇”字原本指的是天水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点,即陇山,这是一座位于今天甘肃东部的山脉。
段玉裁通过对古代地理志书的引用,详细说明了“陇”字的地理背景和历史意义。他提到,汉代的天水郡有一个县名为陇县,这个县内有一座名为陇坻的大阪,也就是陇山。
段玉裁还解释了“陇”字的构成,它由“阜”部首和“龙”声旁组成,意味着这个字与地势的高低有关。

主要含义:
① 古地名,在今中国甘肃省。
② 甘肃省的简称,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。
③ 通“垄”,指田埂。
④ 泛指山,如“陇断”指山脉阻隔。
⑤ 通“拢”,意为凑起、集合。 ⑥ 通“隆”,意为盛、多。
成语“得陇望蜀”出自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得到了陇地,又想得到蜀地。它比喻贪得无厌,得到了一个东西后,又想得到更多的东西,形容人贪心不足。
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东汉末年,曹操在打败了马超后,占领了陇右地区(今甘肃一带),随后又想进攻蜀地(今四川一带)。后来,人们就用“得陇望蜀”来形容那些贪得无厌的人。